遠離垃圾食品,健康飲食能幫助我們建立強健的體魄,這是我們自小就的常識。不過新西蘭奧克蘭大學的教授最新的研究表明,飲食營養均衡對心理健康也有著深遠的影響,特別對于青少年而言。在新西蘭,薯條、炸魚、快餐店隨處可見。與此同時,每年有20%的青少年出現心理失常的現象。這兩者之間是否存在直接聯繫呢?奧大的一份研究讓人恍然大悟。
據新西蘭留學網了解,奧克蘭大學人口營養學 Boyd Swinburn 教授:“我們做了大范圍的調查,還有網頁調查,超過4000名初中生,在奧克蘭南區。我們著重于他們的飲食,對比他們的心理健康,相對于正常的孩子而言。我們發現的是,青少年吃越多不健康食品,越不吃早餐,喝高糖份飲料,吃快餐食品不健康的食品,他們的心理健康評分也較低。同時青少年他們按時進餐,他們多吃蔬果,他們在心里健康方面的評分也越高。
Boyd教授介紹到,青少年正是長身體的時候,如果經常吃不健康的食品, 罹患心臟疾病、腸道疾病、胃病以及肥胖的機率都比同齡小孩高。非但如此,這一年紀的孩子也是心理成長期,垃圾食品對他們的心理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。
奧克蘭大學人口營養學 Boyd Swinburn 教授:在心里健康評分方面,我們關注的事情如,焦慮和憂郁,諸如此類的。還是有明顯的影響的,在兩者的關係上,無論這是不是定理,影響到兩者的關係,但它已經足夠大讓我們開展更多眼見,阻止垃圾食品影響孩子。
Boyd教授也建議,家長對孩子飲食健康的同時,國家也應該出臺相應的措施,減少青少年接觸垃圾食品的機率。